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

时间:2018-4-2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作者:励雪颖许国强

来源:国际消化病杂志

食管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,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的第8位,肿瘤相关死亡的第6位。近80%的食管癌患者来自发展中国家,以东亚、南非等地区居多,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以上。食管癌主要包括两类组织学亚型:食管鱗状细胞癌(ESCC)和食管腺癌(EAC),中国绝大部分食管癌为鳞癌。近年来研究认为种族、基因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食管癌的发生。早期食管癌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,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。内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主要途径,在普通内镜下的早期食管癌可表现为红区、糜烂、斑块、结节、粗糙、上皮增厚等。近年来,除普通白光内镜及色素内镜外,其他内镜检查方式得到了较大发展,如超声内镜、电子染色内镜、放大内镜、共聚焦激光纤维内镜、自发荧光内镜等。其中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(NBI-ME)与色素内镜具有相似的准确性,且前者检査时间更短,不适感更轻。超声内镜在食管癌的分期评估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,有助于筛选病变局限于上皮层(Ml)及黏膜固有层(M2)的患者。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推广,越来越多的食管癌患者得到了早期发现及准确诊断,为早期治疗提供了绝佳时机。内镜下治疗是早期治疗中较安全、有效的手段。
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最先由日本学者研发:Takekoshi等在年发明了带有陶瓷绝缘头的新型电刀(IT刀),标志着ESD时代的到来;Gotoda等在年首先对ESD技术进行了临床报道。ESD因其完整切除率高、复发率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,很快在全球广泛应用,现已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,并已开始应用于其他消化道肿瘤的治疗,如食管癌、结直肠癌。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。

1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

1.1适应证

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早期食管癌的ESD适应证。《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査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精简版(年,北京)》认为:绝对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于Ml及M2,食管黏膜重度异型增生;相对适应证包括病变侵犯黏膜肌层(M3)或黏膜下浅层(SM1)但未发现淋巴结转移,>3/4环周的病变。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(NCCN)发表的食管癌指南认为:病变为原位癌(pTIS)、局限于固有层或黏膜肌层(pTla)或黏膜下浅层(pTlb)而未发现淋巴结转移、无脉管侵犯的高中分化鱗癌以及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的Barrett食管可行ESD治疗,且<2cm的平坦型肿块术后并发症较少。日本消化内镜学会提出的指南认为:早期食管癌行ESD术的绝对适应证为病变局限于Ml或M2,<2/3环周,且<3cm或病变数量<4个。

1.2禁忌证

ESD的禁忌证包括: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,病变浸润至黏膜下深层;患者一般情况差,无法耐受手术;抬举征阴性;存在凝血功能障碍;患者拒绝手术等。随着内镜及麻醉技术的进步,部分绝对禁忌证在向相对禁忌证转变。

2ESD的操作方法

2.1术前准备

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,排除内镜治疗禁忌证;纠正凝血功能异常;告之患者及家属相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白癫风医院在那
白殿疯病初期什么样
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zjygc.com/jbzz/617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